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促进患者身心功能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儿童作业治疗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游戏或娱乐、集体活动促进儿童感觉和运动技能的发育,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让儿童在完成作业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及劳动能力的目的,为儿童的学习和走入社会生活搭建桥梁。在儿童作业治疗中非常重视游戏这种治疗手段。
一、儿童作业治疗的特点
儿童残疾多表现出运动和协调障碍,部分孩子还有智力、语言障碍。残疾儿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难和负担,但并不会危及生命,尽管有残疾,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有快乐的人生。由于儿童在解剖、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未发育成熟,其身体和心理的可塑性很大,他所需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技巧而不是恢复能力。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是儿童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儿童康复强调治疗-游戏-教育相结合,游戏是儿童作业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游戏的作用
游戏与治疗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儿童治疗的积极性,由于游戏的趣味性,儿童能主动地参与到治疗活动中。
游戏与教育
游戏活动是纯粹的教育与真实生活的融合,有利于患儿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游戏使儿童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体验了快乐,学会了灵活的思维。集体游戏活动还发展了儿童的社交能力,获得了对集体的依附感和对自身的认同感。
游戏与发育
游戏促进情绪和脑的发育。由于缺少社会集体生活残疾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出现抑郁、烦躁,易激动和情绪波动的心理特点。游戏中儿童自然、放松、自主的活动有利于儿童不良情绪的释放,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大脑选择性的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有利于情绪的稳定和专注力的形成。
三、游戏的选择
年龄较小的幼儿游戏始于母子间的亲子活动亲子游戏,通过母亲的声音、微笑、手势动作让孩子回应。大一点的幼儿可以进行一些寻找发掘游戏,如捉迷藏,躲猫猫,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假装游戏如过家家,给布娃娃妹妹穿衣等对于3岁左右孩子的思考能力、语言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4岁左右的儿童可以帮助他进行一些社交集体游戏,如捉迷藏、下棋,跳格子,让儿童开始学会怎样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与其他孩子交流和分享玩具。学龄前的儿童进行的手工游戏,剪纸,折纸,绘画,对于改善儿童手的协调性灵活性是很好的选择。中国传统的益智游戏如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不仅有利于精细动作的训练更是开发逻辑思维的很好形式。
四、游戏中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残疾儿童存在运动智力等障碍,没有正常孩子应有的安全意识,为了保证游戏中的安,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业治疗师就应为他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如训练行走,先把椅子、球等该项目训练不需要的、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易碎、锋利的物品撤离现场。
角色的扮演
要让游戏活动顺利进行,作业治疗师需要承担多种角色。残疾儿童由于动作笨拙,开始游戏时会很害怕,治疗师要利用和孩子良好的关系鼓励孩子加入到游戏中。在竞技类游戏如下棋,作为对手的治疗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输或者赢。当孩子在游戏活动出现困难时不要马上告诉孩子该怎么办,而要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动作指导
游戏要达到治疗效果,动作必须正确,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反过来加重症状。不论采用哪一种游戏活动,都必须遵循儿童发育规律如头尾发育规律。游戏活动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和矫正异常运动与姿势,否则长期下去,这种异常运动与姿势就会固定下来,症状逐渐加重。作业治疗师在儿童游戏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儿童动作姿势是否正确,及时纠正;结合儿童的实际能力将游戏中的动作分析,指导患儿完成。
在儿童作业治疗中运用游戏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儿的情绪、有利于运动功能的康复,更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发育,可以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为儿童后期接受学校教育和获得社会职能,提高生命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