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2 周。
康复治疗是在
神经内科或神经
外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
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合肥
康华康复
医院医生指出
脑卒中急性治疗目标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
偏瘫侧肢体肌
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的摆放和体位的转换(如翻身等),
预防可能出现的
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
偏瘫侧各种感觉刺激、心理疏导,以及其他相关的床边
康复治疗(如
吞咽功能
训练、
发音器官
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 练等)有助于
脑卒中
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同时,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 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心房纤颤等),做好
脑卒中的二级
预防。

(1)体位与患肢的摆放定时翻身(每 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开始以被动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多主张偏侧卧,此时偏瘫侧上肢应呈肩关节前屈 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是伸髋、膝稍屈、踝背屈 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仰卧位时,偏瘫侧
肩胛骨和骨盆下应垫 薄枕,防止日后的后缩,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支持或帮助)或伸髖、伸膝、踝背屈 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成置丁字鞋,
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可放在舒适的位置。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呈前屈 90°,伸肘、伸腕、伸指,掌 心向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垫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本期多数脑卒中患侧肢体主动活动不能或很弱,肌张力低。为了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 促进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 以被动活动偏瘫肢体为主。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 2-3 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合肥康华康复医院医生建议,叮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
视觉反馈和治疗师
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以免造成
软组织损伤。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向上(仰 卧位),以防肩部
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 ②翻身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

(4)运动想象
疗法 运动想象
疗法可用于脑卒中恢复的任何阶段,但要求患者有适当的认知功能和想象力,认知功能障碍会阻碍
神经功能恢复。
(5)
物理因子治疗 局部机械性刺激(如用手在相应肌肉表面拍打等)、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
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气压治疗等,可使
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音乐治疗能够易化运动,增加肢体活动范围,规律运动节律,改善运动效率,提高运动耐力; 经颅磁刺激能够改变
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皮质代谢及脑血流,对
神经元起到易化或抑制作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可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性发挥作用,采用阳极刺激和阴极刺激不同的脑功能区,从而起到不一样的治疗
效果。
(6)中国传统疗法常用的有按摩和针刺治疗等,通过深浅感觉刺激,有助于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